冷空气冻伤应立即脱离寒冷环境,用38-42℃温水复温患处20-30分钟,避免揉搓或火烤,严重时需就医。预防胜于治疗,外出时需重点保护手脚、耳朵等易冻伤部位,若皮肤出现发白、麻木或水泡,提示冻伤已发生。
冻伤后错误处理可能加重损伤。常见误区包括用雪搓、热水烫或涂抹“土方”药膏,这些方法会刺激脆弱组织,增加感染风险。正确做法是轻柔复温后保持患处干燥,破溃处可用碘伏消毒,未破溃可涂冻疮膏促进血液循环。
特殊人群需额外警惕。婴幼儿、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冻伤后恢复较慢,易引发并发症。此类人群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出现冻伤征兆时需尽早干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生长因子凝胶等专业药物。
冻伤与失温需区分处理。若伴随寒战、意识模糊等失温症状,需优先升高核心体温,如更换干燥衣物、饮用热糖水,并立即送医。单纯冻伤患者复温后仍需观察48小时,防止组织二次损伤。
寒冷天气防护是关键。穿戴防风防水衣物,避免潮湿环境停留过久,饮食中增加高热量食物储备能量。若需长时间户外活动,建议携带暖宝宝等便携取暖工具,并定时检查裸露皮肤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