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热射病的核心应对措施是: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快速物理降温、及时补液并立即就医。 即使阴雨天湿度高、体感闷热,也可能因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热射病,其死亡率高达40%-70%,需优先处理中枢神经损伤与多器官衰竭风险。
- 紧急降温: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或冰袋冷敷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区域,同时用风扇或空调辅助散热。若条件允许,可将患者浸入冷水(青壮年适用),但需避免酒精擦拭或藿香正气水等错误方法。
- 补液与体位管理:意识清醒者可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凉盐水,昏迷者需侧卧防呕吐窒息,严禁强行喂水。
- 医疗干预不可延迟:即使症状缓解也需送医,因热射病可能导致滞后性脏器损伤。拨打急救电话时需明确描述“高热、意识障碍”等关键信息,以便医院提前准备降温设备。
特殊人群需警惕: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阴雨天更易发生经典型热射病,可能仅表现为胡言乱语或乏力,易被误判为普通不适;室内工作者需注意通风,避免因“阴凉”错觉忽视环境高温。
阴雨天热射病的关键在于“快”——快速识别、快速降温、快速送医。任何延误都可能加剧脑损伤风险,切勿因环境错觉低估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