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天气中暑高热需警惕三大要点: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快速物理降温、补充含电解质水分。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易引发热射病等致命风险,尤其需关注老人、儿童及户外工作者。
-
脱离高温环境
雷阵雨前后空气湿度骤增,闷热感加剧,若出现头晕、恶心或皮肤发烫等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继续暴露在湿热环境中,解开衣物帮助散热,同时垫高头部保持呼吸通畅。 -
分阶段降温处理
- 轻症:用凉水擦拭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分布区,或冰袋冷敷(需隔毛巾防冻伤)。
- 高热(体温超40℃):将患者浸入4℃左右水浴中,或喷洒凉水配合风扇加速蒸发散热,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切忌直接饮用冰水或酒精擦拭,以免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
科学补液与用药
意识清醒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或绿豆汤,补充流失的钠、钾。可服用十滴水(阳暑)或藿香正气水(阴暑),但避免与头孢类药物同服,孕妇及婴幼儿需遵医嘱。 -
预防关键措施
- 雷雨前减少户外活动,外出穿戴透气浅色衣物,随身携带防暑药品。
- 饮食清淡,多吃西瓜、黄瓜等高水分果蔬,避免辛辣油腻。
- 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室内外温差过大易诱发阴暑。
雷阵雨与高温叠加时,中暑风险隐蔽性更强。一旦发现他人昏迷抽搐,在等待救援时持续降温并保持侧卧,防止窒息。日常关注天气预报,提前调整行程,才能安全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