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中暑(阴暑)是夏季因贪凉受寒引发的中暑类型,需警惕恶寒、头痛、恶心等症状,核心应对原则为“散寒解暑、调和内外”。 其特殊性在于高温环境下突然受冷(如骤入空调房、冷水浴、过量冷饮),导致体表闭郁、内热难散,形成“外寒内热”的矛盾状态。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
- 避免极端温差:大汗后不要立即进入低温环境或冲冷水澡,空调温度建议保持在26℃左右,从户外到室内应逐步适应温差。
- 慎食冷饮:冰冻饮料易刺激胃肠,引发痉挛腹痛,可改喝常温淡盐水、绿豆汤或姜枣茶,既补水又温中散寒。
- 物理降温需谨慎:若出现恶寒无汗,禁用冰敷,改用温水擦拭腋窝、颈部,或服用藿香正气类药物解表化湿。
- 分层调节体温:穿衣选择透气棉质外层,内搭吸汗速干衣物,避免直接吹风,同时备薄外套应对室内低温。
- 特殊人群防护: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更易阴暑,外出可携带薄荷油或仁丹提神,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夏季防暑需兼顾“热”与“寒”,合理调节环境与饮食,才能有效预防回寒中暑。若症状加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