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发烧时需重点关注体温控制、水分补充、合理用药及环境调节,避免捂汗或快速降温,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需加强护理。
-
及时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需采取退烧措施,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冷敷)与药物降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结合,避免酒精擦拭或过度捂热。
-
科学补水防脱水: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观察尿液颜色判断水分是否充足。
-
调整饮食与休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粥、面条、蒸蛋等,辅以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活动消耗体力。
-
优化环境散热:保持室内通风,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5℃,避免直吹冷风或骤降室温;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盖被厚度。
-
特殊人群护理:
- 婴幼儿:避免包裹过严,优先物理降温,慎用退烧药;
- 孕妇/老人:密切监测基础病变化,退烧药需遵医嘱;
- 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坚持原用药并监测指标。
-
识别危急症状:持续高烧(>3天)、意识模糊、抽搐或呼吸急促时立即就医,警惕中暑、感染等并发症。
提示:高温发烧是身体警报,正确处理可加速康复,但切勿依赖偏方或延误治疗。日常需防范中暑,合理作息以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