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会显著增加心血管负担,关键在于控制饮食、规律作息、防暑降温及科学用药。高温环境下,人体代谢加快、血液黏稠度上升,易诱发血压波动和心脏缺氧,心血管疾病患者需重点防范血栓形成和急性发作风险。
-
饮食清淡与水分补充
减少高盐、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避免加重血液黏稠度。每日盐分控制在5克以下,优先选择鱼类、蔬菜和全谷物。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避免含糖或酒精饮料,以防脱水导致血液浓缩。 -
防暑与适度活动
高温时段避免外出,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低强度运动。穿着透气衣物,室内保持通风,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26℃左右),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血管收缩。 -
严格用药与监测
不可擅自停用降压、抗凝药物,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每日监测血压、心率,若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就医。 -
情绪与作息管理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激动可能引发血压骤升。
心血管健康需长期维护,高温季节更需主动调整生活习惯。定期体检、遵医嘱复查,才能有效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