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脱水热可通过快速降温、科学补水、调整环境及医疗干预有效缓解,核心在于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补充含电解质液体,并优先物理降温避免药物滥用。以下是具体方法:
-
物理降温
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分布区,水分蒸发可快速散热。避免直接用冰敷,以防皮肤刺激。新生儿需松解过紧包裹,保持皮肤透气。 -
补液策略
成人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婴儿增加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必要时口服5%葡萄糖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应少量多次,防止胃肠负担。 -
环境调整
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室温建议22-24℃。使用空调或风扇时避免直吹,新生儿需远离电热毯等热源。 -
医疗介入指征
若出现持续高热(>38.5℃)、意识模糊、尿量锐减或抽搐,需静脉补液治疗。新生儿体重下降或呼吸急促应立即就医。
提示:高温季节需定时补水,外出避开正午时段。婴幼儿及老人应格外关注早期症状(如烦躁、皮肤弹性差),预防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