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期间出现脱水热的主要原因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水分流失加速,同时雷暴伴随的闷热天气会抑制汗液蒸发效率,导致体温调节失衡。 具体表现为:水分摄入不足、汗液蒸发受阻、电解质紊乱,以及环境突变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
雷暴来临前常伴随闷热天气,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汗液难以蒸发散热,体表温度持续升高。此时若未及时补水,体液大量消耗会导致血液浓缩,循环血量减少,进一步削弱散热能力。婴幼儿、老年人及户外工作者更易因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或高强度活动而中招。
雷暴天气的强对流现象会加剧环境温度波动。例如下沉气流带来的热浪可能使局部气温骤升3-5℃,加速人体水分通过呼吸和排汗流失。同时雷电产生的臭氧会刺激呼吸道,增加水分消耗,形成脱水热的恶性循环。
预防雷暴脱水热需注意分次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分(如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纯净水。室内保持通风,穿着透气衣物帮助汗液蒸发。若出现头晕、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