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时出现皮疹,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引发皮肤过敏反应或屏障功能受损,常见类型包括寒冷性荨麻疹、湿疹或特应性皮炎,表现为红斑、风团、瘙痒等。这类问题与遗传、免疫异常、皮肤干燥等因素密切相关,需针对性防护和治疗。
- 寒冷性荨麻疹:寒冷直接刺激皮肤后,免疫系统释放组胺等物质,导致血管扩张和局部水肿,表现为风团或红斑,瘙痒明显。部分患者与遗传或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接触冷风、冷水后数分钟内即可发作。
- 湿疹加重:寒冷天气使皮肤干燥、屏障功能下降,外界刺激更易引发炎症反应。湿疹患者可能出现红斑、丘疹或脱屑,瘙痒剧烈,反复抓挠可能继发感染。
- 特应性皮炎复发:寒冷环境可能诱发特应性皮炎发作,尤其儿童和过敏体质者。皮肤干燥、皲裂后,细菌或过敏原更易侵入,导致湿疹样皮疹和慢性瘙痒。
预防上,需注意保暖、避免冷刺激,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并坚持使用保湿霜。若症状频繁或严重,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如冷球蛋白血症等潜在疾病。日常减少抓挠,选择宽松衣物,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或外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