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时肩周炎容易发作,主要与寒冷导致的肌肉紧张、血液循环减慢、活动减少三大因素有关。寒冷刺激会引发肩部肌肉痉挛和血管收缩,降低局部代谢能力,加上冬季运动量减少,最终诱发或加重炎症反应。以下是具体机制和应对建议:
-
肌肉紧张与痉挛
低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肌肉收缩来减少热量散失。肩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疲劳和微损伤,进而引发无菌性炎症。中医称之为“风寒湿邪侵袭”,西医则归因于肌肉痉挛对关节囊的牵拉刺激。 -
血液循环障碍
寒冷使肩部血管收缩,滑液分泌减少,关节摩擦增加。局部缺氧和代谢废物堆积会加剧疼痛,形成“疼痛-活动受限-循环恶化”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夜间疼痛加重的原因之一。 -
活动量骤减
冬季户外活动减少,肩关节缺乏必要的伸展运动,周围软组织逐渐粘连。伏案工作者尤其需警惕,长期保持固定姿势会加速肩部劳损。 -
高危人群需警惕
中老年人、肩部旧伤患者、体质虚弱者及长期低头族更易发作。这类人群肩部结构退化或气血不足,对寒冷抵抗力较弱。
预防关键:保暖+适度运动+热敷。日常可佩戴护肩、避免冷风直吹,通过爬墙训练、钟摆运动等改善肩部灵活性。若已出现持续性疼痛,建议结合理疗或药物干预,避免强行拉伸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