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时人体易出现困倦乏力的现象,主要与体温调节耗能增加、血液循环减缓、褪黑素分泌变化等因素相关。寒冷环境下,身体会优先将能量用于维持核心体温,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同时冬季日照减少会扰乱生物钟,诱发嗜睡反应。饮食结构改变、运动量下降及潜在健康问题也可能加剧这一状态。
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但会降低脑部血流量和氧气供应,引发反应迟钝和疲惫感。冬季昼短夜长导致褪黑素分泌周期延长,这种促进睡眠的激素水平升高会直接诱发困意。高碳水化合物的取暖饮食会促使胰岛素快速分泌,血糖波动进一步加重乏力症状。
干燥的冷空气加速体液流失,血液黏稠度上升影响代谢效率,而密闭环境中的低氧含量会放大疲劳感。部分人群可能因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等潜在疾病,在低温下更易出现异常嗜睡。
通过适度运动增强血液循环、合理补充温水和电解质、保持室内通风换气,能有效缓解低温导致的困倦。若伴随持续头晕或认知障碍,需警惕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调整作息规律与光照接触,可帮助身体更快适应季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