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湿天气容易引发疲劳,主要与湿气阻碍新陈代谢、影响气血运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有关。具体表现为头身困重、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甚至关节酸痛。关键因素包括:湿邪入侵导致阳气损耗、脾胃功能减弱、气压变化引发缺氧,以及光照不足扰乱生物钟。
- 湿邪阻滞气血:潮湿环境中,湿邪通过毛孔侵入体内,阻碍气血流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中医认为湿性黏滞,易引发头昏乏力、四肢沉重,严重时出现浮肿或嗜睡。
- 脾胃功能下降:湿气过重会削弱脾胃运化能力,食物消化吸收效率降低,身体因营养不足而疲劳。油腻饮食或生冷食物会加重湿气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 低气压与缺氧:雨天通常伴随气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大脑供氧不足使人昏沉。汗液蒸发减缓,代谢废物堆积加剧疲惫感。
- 光照影响情绪:阴雨天气光线昏暗,抑制褪黑激素正常分泌,导致睡眠质量差和情绪低落。长期缺乏日照还可能引发季节性情绪失调。
改善方法包括:保持室内通风除湿,适量运动(如瑜伽、慢跑)促进排汗;饮食上多选择薏米、山药等健脾食材;规律作息并增加光照时间。若疲劳持续且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排查潜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