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咳嗽高发,主要与湿邪困脾、霉菌尘螨滋生、冷热刺激诱发呼吸道敏感三大因素相关。潮湿环境下,人体代谢减缓、过敏原浓度飙升,导致咳嗽反复难愈,尤其对儿童、老人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影响显著。
-
湿邪阻滞气机: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梅雨季湿气重,脾的运化功能下降,痰湿内生阻碍肺部气机,引发咳嗽痰多。夜间阴气盛时症状加剧,表现为“躺下咳更凶”。饮食上可多吃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避免生冷甜腻加重湿气。
-
霉菌与尘螨作祟:湿度超60%时,霉菌孢子繁殖速度提升120%,尘螨数量激增。这些过敏原吸入呼吸道后,轻则引发咽喉痒咳,重则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建议每日用除湿机控制湿度在50%以下,每周用55℃热水清洗床品,空调滤网每月清洁一次。
-
温差刺激呼吸道:梅雨季气温波动达10℃以上,冷空气刺激支气管收缩,尤其淋雨后易引发病毒性感冒咳嗽。过敏体质者外出建议佩戴N95口罩,居家避免空调直吹,设置26℃以上温度并调高风口角度。
-
“雷暴哮喘”需警惕:雷雨天气时花粉、霉菌孢子被气流撕裂成微小颗粒,更易深入肺部。敏感人群可能出现突发性剧烈咳嗽、喘息,需随身携带支气管扩张剂,雷暴前2小时关闭门窗。
特殊人群需重点防护:儿童避免接触毛绒玩具,哮喘患者规范用药,老人慎用空调除湿模式以防寒气伤肺。若咳嗽持续超2周或出现黄痰、发热,应及时排查细菌感染。梅雨季防咳核心在于“祛湿+避过敏原”,通过环境调控与体质调理双管齐下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