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中暑高热的根治需以快速降温、补液及医疗干预为核心,脱离高温环境是首要步骤,物理降温与药物辅助需同步进行,重症患者必须立即送医。
-
脱离高温环境: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促进散热。梅雨季湿度高,闷热环境会加速体温上升,脱离高温源是缓解症状的第一步。
-
快速物理降温:用凉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全身,重点冷敷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若条件允许,可浸泡冷水(避免头部入水)或使用冰袋,但需防止冻伤。2小时内将体温降至38.5℃以下是关键。
-
补液与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绿豆汤、含钾饮品(如椰子水)可辅助缓解脱水,但呕吐或意识模糊者需静脉补液。
-
药物辅助治疗: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中药可缓解轻症;体温超过38.5℃时,医生可能建议布洛芬等退烧药。切勿自行滥用药物,尤其对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
-
重症医疗干预:出现抽搐、昏迷或体温持续40℃以上时,需紧急送医。医院可能采取冰盐水灌肠、静脉降温及器官功能支持治疗,热射病延误救治致死率高。
预防胜于治疗:梅雨季避免高温时段外出,穿戴透气衣物,定时补充水分。户外工作者需调整作业时间,随身备防暑药品。一旦出现头晕、乏力等先兆症状,应立即休息并采取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