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脱水热的根治需以补液为核心,结合环境调节与饮食管理。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易因水分流失过快引发脱水热,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弹性下降等,严重时需医疗干预。关键措施包括:及时补充电解质水、物理降温、调整室内湿度至50%-60%,并辅以薏苡仁粥等祛湿食疗。
-
补液治疗:轻症可通过口服5%葡萄糖水或淡盐水纠正脱水,每2小时补充15-30毫升;重症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1/5张含钠液,避免电解质紊乱。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
-
环境调控:保持室温18-20℃,使用除湿机降低湿度至50%-60%,避免衣物过厚。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辅助散热,退热贴可局部降温。
-
饮食调理:多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绿豆陈皮茶、扁豆薏苡仁粥,避免生冷油腻。西瓜、黄瓜等富含水分的果蔬可补充体液,红豆陈皮水有助于利尿祛湿。
-
药物辅助:体温超过38.5℃时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但避免滥用退烧药。若伴随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
-
预防措施:梅雨季每日饮水量增加20%,穿透气衣物;隔夜食物彻底加热,生熟厨具分开使用;适度运动发汗促进湿气排出,但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根治脱水热需长期维持体液平衡,若出现持续呕吐、昏迷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可通过监测尿色(清亮为佳)和皮肤弹性判断 hydration 状态,尤其婴幼儿需格外关注前囟凹陷等危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