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感冒发烧需祛湿清热、对症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结合中医调理效果更佳。潮湿闷热的环境易引发湿温感冒,表现为发热缠绵、舌苔厚腻、胸闷乏力,传统退烧药可能效果不佳,需从根源除湿散热。
-
区分感冒类型
梅雨季常见湿温感冒,与普通风寒感冒不同,症状包括低热不退、头身困重、胸闷恶心。若误用风寒药可能加重病情,中医推荐宣解汤(滑石、连翘、蝉蜕等)利尿透热,或藿香正气散化解寒湿。空调受凉或淋雨后的风寒感冒可选用正柴胡颗粒。 -
科学用药原则
体温超过38.5℃可短期用布洛芬退烧,但湿温感冒需配合祛湿药。细菌感染需查血常规后遵医嘱用抗生素,病毒性感冒可用四季抗病毒合剂。切勿自行混用多种感冒药,以免成分叠加伤肝。 -
生活调理关键
保持室内通风除湿,空调温度不低于26℃。饮食清淡,多喝红豆薏米水或生姜红糖茶驱寒湿。忌生冷瓜果、冰饮,避免湿气滞留。儿童和体弱者可用川贝枇杷膏缓解痰咳。 -
急症应对提示
若高烧持续3天不退、出现嗜睡或呼吸急促,需警惕肺炎等并发症,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感冒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需密切监测血糖。
梅雨季感冒痊愈较慢,耐心调理2-3周属正常。愈后一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可用艾草泡脚巩固阳气。日常备好除湿机与透气衣物,从环境源头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