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冻疮是寒冷潮湿环境下因血管痉挛、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皮肤炎症,核心诱因包括低温刺激、潮湿加速散热、个体末梢循环差异等。其典型表现为肢体末端紫红斑、瘙痒肿胀,严重时溃烂,常见于手指、耳廓等暴露部位。
-
寒冷与潮湿双重作用:雷阵雨天气气温骤降且湿度高,皮肤血管遇冷收缩,潮湿环境进一步加速热量流失,导致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若未及时保暖,血管反复痉挛扩张会引发淤血性炎症,形成冻疮。
-
血液循环不良是关键:久坐不动、肥胖或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末梢供血不足,雷阵雨中肢体更易因低温停滞血流。儿童、女性及贫血人群因血管调节能力弱,发病率显著升高。
-
个体防护不足:未穿戴防水保暖衣物、鞋袜潮湿未更换等,会延长皮肤湿冷状态。雷阵雨时若手足长时间浸泡雨水,皮肤屏障受损,冻疮风险倍增。
预防提示:雷阵雨前后需加强肢体保暖,穿戴防风防水装备;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直接接触冷水;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高危人群可提前使用润肤霜增强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