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天气容易让人感到疲劳,主要与气压骤降、负氧离子增加、光线不足及生物钟紊乱等因素有关,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体代谢、神经调节和睡眠质量。
-
气压与血氧变化
雷暴雨时气压快速下降,可能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大脑供氧不足,引发困倦和乏力感。湿度增大阻碍汗液蒸发,使身体散热效率下降,进一步加重疲劳。 -
负氧离子的双重作用
雷电和雨水摩擦会释放大量负氧离子,虽能舒缓神经、缓解焦虑,但过度放松也可能导致身体进入“待机状态”,类似白噪声的催眠效果会增强睡意。 -
光线与褪黑素分泌
乌云密布使环境昏暗,刺激人体分泌更多褪黑素(调节睡眠的激素),即使白天也会产生困倦感。若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可能扰乱生物钟,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
潜在健康问题诱发
潮湿寒冷的环境可能诱发关节疼痛(如风湿)或呼吸道感染,不适感会间接导致疲劳;慢性疾病患者(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也可能在雷雨天加重。
雷暴雨后若持续疲劳,建议检查睡眠规律或排查健康隐患,适当补充水分、调节室内光线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