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疲劳是指身体在寒冷环境中或受凉后出现的持续性疲劳、乏力、怕冷等症状,主要与能量代谢障碍、血液循环减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其常见诱因包括过度劳累、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病毒感染等,需结合具体病因针对性调理或治疗。
-
能量代谢失衡:寒冷环境下,身体为维持体温会加速能量消耗,若营养摄入不足或代谢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易导致供能不足,引发疲劳和畏寒。长期熬夜、高压工作会加剧这一现象。
-
血液循环受阻:低温刺激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肌肉和器官供氧不足,表现为四肢无力、酸痛。贫血患者因血红蛋白减少,症状更为明显。
-
免疫系统波动:流感等病毒感染时,免疫反应释放的炎症因子可能干扰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寒战、乏力。中医认为“气血不足”或“阳虚”体质者更易受此影响。
-
生活习惯因素:睡眠不足、缺乏运动或饮食不均衡(如缺铁、维生素B12)会降低机体抗寒能力,形成疲劳与寒冷的恶性循环。
若症状持续或伴随体重异常、心悸等表现,建议及时就医排查贫血、内分泌疾病等潜在问题。日常需注意保暖、规律作息,并适当补充蛋白质与温补类食物(如红枣、生姜)以改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