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热衰竭是由于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散热受阻,导致体液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循环系统紊乱引发的虚脱状态,核心诱因包括环境闷热、剧烈运动、脱水及衣物不当等。
-
高温高湿环境:当气温超过32℃且湿度大于60%时,汗液难以蒸发,身体无法有效散热,热量积聚引发血管扩张和血容量不足。
-
体液与电解质失衡: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盐分(如钠、钾)流失,血液浓缩、循环血量减少,进一步降低心脏输出和微循环效率。
-
行为与防护因素: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加速产热,而饮酒、穿厚重衣物会抑制散热;脱水时汗液分泌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崩溃。
湿冷热衰竭的预防需避免闷热环境暴露、及时补水补盐,并选择透气衣物。一旦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降温休息,严重时需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