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打滑摔倒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环境下地面湿滑、人体机能下降以及材料性能改变的综合作用。高温不仅会加速路面油污、果浆等物质的黏滑性,还会导致人体脱水、肌肉疲劳,同时使鞋底或轮胎等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从而显著增加摔倒风险。
-
地面湿滑性增强
高温天气常伴随洒水降温或突发降雨,水分与路面油污、植物果实浆液(如小叶榕果实)混合后形成黏滑层,尤其在积水区域或反复碾压的路段,两轮车辆或行人易因此失去平衡。 -
人体机能下降
高温下运动或长时间暴露会导致脱水、血糖降低和肌肉疲劳,影响反应速度和平衡能力。例如,跑步时脱水可能引发头晕,而骑行时体力消耗会削弱对突发滑溜路面的控制力。 -
材料摩擦性能衰退
高温会使鞋底、轮胎或刹车片等材料软化或碳化,降低抓地力。例如,橡胶鞋底在暴晒后变硬打滑,车辆刹车片高温下摩擦系数骤降,制动距离延长。 -
环境与行为因素叠加
高温天匆忙行动(如赶路)、穿着不防滑的鞋子或忽视警示标志,会进一步放大风险。建筑工地、停车场等高温区域若未做防滑处理,事故概率更高。
提示:高温季节需警惕湿滑路面,选择防滑鞋具、保持水分补充,并避免急行通过积水或油污区域。车辆定期检查轮胎和制动系统,施工场所应铺设防滑垫并加强排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