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心律不齐的主要原因是体温调节失衡、电解质紊乱及心血管负担加重。高温环境下,人体为散热会扩张血管、加速心跳,同时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减少和钾钠流失,直接干扰心脏电信号传导,诱发早搏、房颤或心动过速等异常节律。尤其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长期暴露高温者风险更高,需警惕突发性心慌、头晕或晕厥等症状。
-
体温调节与心脏超负荷
高温迫使体表血管扩张,血液集中皮肤散热,心脏供血相对不足。为维持散热效率,心率代偿性加快,心肌耗氧量激增,易引发缺血性心律紊乱。若本身存在冠心病或心肌炎,更易因缺氧导致节律失控。 -
脱水与电解质失衡
大量出汗造成体液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心脏泵血阻力增大。伴随钠、钾、镁等电解质丢失,心肌细胞电活动紊乱,可能触发室性早搏甚至室颤。数据显示,夏季因低钾血症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增加40%。 -
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
高温应激激活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分泌激增,促使心跳加速、传导异常。长期暴露热环境者,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或房室传导阻滞。 -
基础疾病恶化因素
高血压、甲亢等患者高温下病情易波动。例如,甲亢者代谢率本就偏高,叠加高温会进一步加速心率;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骤热骤冷易诱发房颤。
防护提示:避免正午外出,及时补充含电解质饮品,穿戴透气衣物。若出现持续心悸伴呕吐、胸痛,需立即就医排查心肌损伤。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左右,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刺激血管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