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会显著增加心血管负担,主要原因是高温导致血液黏稠度上升、血压波动加剧,同时诱发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叠加空气污染和不良生活习惯形成“恶性循环”。
-
血液动力学紊乱
高温环境下,人体通过扩张血管散热,但持续出汗会导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升高,增加血栓风险。心脏需加倍泵血以维持散热,负荷骤增易诱发缺血性心脏病。 -
血压异常波动
高温与高湿环境会干扰自主神经调节,引发血压骤升或骤降。尤其对高血压患者,极端温度可能诱发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
脱水与电解质失衡
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水,会导致血容量下降,心脏供血不足。钠、钾流失还会引发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风险。 -
空气污染协同效应
高温加剧臭氧和PM2.5浓度上升,这些污染物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与高温形成“双重打击”。 -
行为习惯恶化
炎热天气下,人们更倾向于高盐饮食(如冷饮、腌制品)、减少户外运动,进一步推高肥胖和“三高”风险。
提示:夏季需主动补水、避免正午户外活动,定期监测血压,并优先选择全谷物与低钠饮食以减轻心血管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