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脑中风(热中风)是高温环境下因体液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及体温调节失衡导致的脑血管疾病,夏季发病率比平时高66%。其核心诱因包括脱水引发的血液黏稠、冷热交替刺激血管收缩,以及高血压患者用药不当等。
- 高温脱水与血液黏稠:夏季大量出汗导致体液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老年人需“多次少饮”补水,避免血液浓缩诱发中风。
- 冷热交替的血管应激:空调直吹或骤饮冷饮会使血管剧烈收缩,血压波动增大中风风险。建议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8℃,减少频繁出入空调房。
- 基础病管理不当: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可能偏低,若未调整降压药剂量,可能引发脑供血不足。需定期监测血压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 中枢性高热(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因脑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出现持续40℃以上高热,皮肤干燥无汗,需紧急物理降温及医疗干预。
提示:夏季需主动补水、避免贪凉,尤其三高人群应加强健康监测。若出现突发头晕、言语障碍等症状,立即就医排查中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