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腹泻高发,主要与高温高湿环境下细菌病毒滋生、食物易变质、人体消化功能减弱以及湿邪困脾等因素相关。具体表现为腹痛、水样便或反复排便,严重时伴随呕吐发热,需针对性预防和调理。
-
微生物滋生引发感染
梅雨季湿度超70%,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提供繁殖温床。隔夜食物(如冷藏鱼虾)加热不彻底、生冷海鲜未经高温处理易导致细菌性肠胃炎,出现急性腹泻。建议食物煮沸消毒,避免食用霉变或存放超24小时的熟食。 -
饮食不当加重负担
潮湿环境抑制胃酸分泌,此时摄入油腻辛辣(如火锅、烧烤)或过量冷饮会刺激肠道。中医强调"湿邪伤脾",冷食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引发大便溏稀、肠鸣腹胀。宜选择薏仁粥、山药等健脾食材,烹调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
水源与环境卫生风险
雨水污染水源、潮湿厨具滋生霉菌均可引发病从口入。饮用未煮沸水或接触污染容器可能感染轮状病毒,儿童更易中招。务必使用净水或彻底烧开的水,砧板餐具需高温消毒并保持干燥。 -
情绪与免疫力影响
阴雨天气导致情绪低落,通过"脑肠轴"影响消化功能;同时湿冷环境削弱免疫力,使人体更易受病原体侵袭。适当运动(如八段锦)可促进循环,空调房温度建议维持在26℃左右避免腹部受凉。
预防关键:严把"入口关"——食物现做现吃、荤菜彻底加热;居家用除湿机控制湿度在60%以下;出现持续腹泻及时补液防脱水,必要时就医排查诺如病毒等感染。特殊人群(孕妇、老人)可咨询中医师配伍祛湿药膳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