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咳嗽多由湿邪困肺、过敏原刺激、免疫力下降三大原因引发,痰湿型咳嗽夜间加重,过敏体质者易发“痒咳”,儿童更需警惕雷暴哮喘。以下是具体分析:
-
湿邪与痰湿交织: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梅雨季湿气重,脾运化功能下降,痰湿内生。原有肺部疾病(如慢阻肺、哮喘)者,痰湿阻滞气机,咳嗽咳痰症状加剧,尤其夜间阴气盛时更明显。建议饮食健脾祛湿,如山药、薏苡仁、百合等。
-
过敏原激增:潮湿环境促使霉菌、花粉繁殖,过敏体质者易出现“痒咳”(咽喉异物感),误当支气管炎治疗会延误病情。雷暴天气还可能引发“雷暴哮喘”,花粉或真菌孢子被气流裂解成微小颗粒,深入支气管诱发喘息,儿童需格外注意。
-
温差与免疫力波动:雨天温差大,人体抵抗力下降,病毒易侵袭上呼吸道,引发感冒或支气管炎,表现为干咳或伴发热。老年人长期使用空调除湿模式可能削弱体质,建议仅在高温高湿晚间适度启用。
-
儿童特殊防护:宝宝呼吸道脆弱,霉菌滋生、温差变化易诱发咳嗽。居家需控制湿度在50%-60%,采用“洋葱式穿衣法”,饮食多喝温水、少油腻,梨汤润肺。
总结:梅雨季咳嗽需辨证应对——痰湿重者健脾化痰,过敏者避开花粉霉菌,体弱者增强免疫。若咳嗽持续或伴喘息、发热,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