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天气也可能引发热射病,主要原因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下因过度保暖或高强度活动导致产热过多、散热不足,引发体温调节失衡。
-
低温环境下的体温调节紊乱
寒冷天气中,人们常通过增加衣物或室内采暖来保暖,但过度保暖会导致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若此时进行高强度活动(如清雪、搬运等),体内产热急剧增加,可能超出散热能力,最终诱发热射病。 -
室内外温差与湿度影响
冬季室内采暖温度过高且空气干燥,容易加速体液流失。若长时间处于密闭高温环境(如商场、暖房),身体水分蒸发过快,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加剧热射病风险。 -
特殊人群的易感性
老年人、体弱者或慢性病患者对温度变化更敏感,其体温调节功能较弱。若忽视回寒天气的潜在高温风险(如室内闷热),更易因散热障碍导致器官功能衰竭。
提示:回寒时节需警惕“隐性高温”,避免过度保暖或长时间剧烈活动,及时补充水分,注意环境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