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时出现脑供血不足,主要与血管扩张、血容量不足及基础疾病有关。高温环境下,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同时出汗增多引发脱水,双重作用使脑部供血减少;若本身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风险会进一步加剧。
-
血管扩张导致低灌注
气温升高时,人体通过血管扩张散热,但过度扩张会降低血压,减少脑部血液供应。尤其从低温环境突然进入高温区域(如夏季户外),血管快速调节失衡易引发头晕、乏力等供血不足症状。 -
脱水与血容量不足
高温加速水分流失,若未及时补水,血液黏稠度增加、循环总量减少,直接影响脑部供氧。研究表明,夏季出汗量每增加1升,血浆容量可下降8%-10%,进一步诱发缺血反应。 -
基础疾病叠加风险
高血压、糖尿病或动脉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差、调节能力弱,升温时更易出现血流动力学紊乱。例如,动脉狭窄者可能因血管扩张不足或斑块脱落,导致局部脑缺血。
预防关键:适度补水、避免骤冷骤热、控制基础疾病。高温季节需规律补充电解质,户外活动时注意遮阳降温,慢性病患者应遵医嘱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