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易诱发中耳炎,主要与潮湿环境助长细菌真菌繁殖、耳道屏障破坏以及咽鼓管功能异常有关。具体表现为耳痛、耳闷、听力下降,严重时可能流脓,需警惕真菌合并感染。
-
潮湿环境助长病原体滋生
回南天的高湿度促使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和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在耳道内繁殖。外耳道弱酸性环境被破坏后,防御力下降,易引发感染。游泳、洗头后未及时干燥耳道会加剧风险。 -
不当清洁习惯损伤耳道
频繁掏耳或使用不洁工具采耳,会破坏耵聍的保护作用,导致外耳道皮肤破损,为病原体提供入侵通道。真菌性外耳道炎常见症状为耳痒、耳垢异常,易被误认为普通中耳炎。 -
咽鼓管功能障碍引发炎症
感冒或鼻炎时,鼻咽部分泌物经咽鼓管逆流至中耳,潮湿环境加重黏膜水肿,导致分泌物滞留。儿童因咽鼓管结构未发育完全,更易因呛奶、擤鼻不当诱发中耳炎。 -
免疫力下降与慢性疾病影响
糖尿病等慢性病或长期滥用抗生素会削弱免疫力,真菌感染风险升高。吸烟者耳道黏膜更易受损,分泌物增多且难以排出。
预防提示: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自行掏耳;感冒时正确擤鼻;控制室内湿度(40%-60%);耳部不适及时就医,勿滥用滴耳液。潮湿季节可定期用吹风机冷风轻吹耳道,减少霉菌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