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岁青少年被旱獭咬伤手指后,需根据伤口深度、污染程度及破伤风疫苗接种史综合判断是否接种疫苗。 若伤口较深、污染严重或疫苗接种史不完整,需立即就医并接种破伤风疫苗;若伤口表浅且清洁,且已完成基础免疫,可优先彻底清创并观察。
旱獭作为野生动物,咬伤风险不仅限于破伤风,还需警惕鼠疫等传染病。被咬后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清洗伤口,并用碘伏消毒。关键处理步骤包括:
- 评估伤口性质:深伤口、污染伤口(如含泥土或唾液)或未彻底清创的伤口,破伤风杆菌易在缺氧环境中繁殖,需接种疫苗。
- 核查疫苗接种史:若青少年已完成5剂基础免疫(3、4、5月龄及18-24月龄百白破疫苗+6岁白破疫苗),且最后一剂在5年内,感染风险较低;否则需加强接种。
- 鼠疫防控优先:旱獭是鼠疫主要宿主,咬伤后需立即上报疾控中心,留院观察9天并检测鼠疫,必要时预防性用药。
总结:破伤风疫苗的接种需结合医学评估,但旱獭咬伤的特殊性要求优先排除鼠疫风险。无论伤口大小,均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