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期间易引发肠胃疾病,关键应对措施包括及时补液防脱水、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遵医嘱用药。暴雨后水源污染、食物霉变及免疫力下降是主要诱因,常见症状为腹泻、呕吐、腹痛,严重时需就医。
-
紧急处理与补液
轻度腹泻可口服补液盐或自制糖盐水(500ml水+1.75g盐+15g糖)预防脱水。避免禁食,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面条、馒头等低纤维饮食。若出现口渴、尿少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 -
饮食安全与卫生
不喝生水,煮沸或选择瓶装水;食物需彻底煮熟,避免生冷海鲜、隔夜菜。被雨水浸泡的食材丢弃,水果去皮前用净水冲洗。饭前便后严格用肥皂洗手,餐具煮沸消毒15分钟。 -
药物与中医调理
细菌性腹泻可遵医嘱用黄连素、蒙脱石散;避免滥用抗生素。中医推荐藿香正气水或食疗方(如糯米山药粥、莲子生姜粥)祛湿健脾,湿热型腹泻可用藿香10g+佩兰10g煎水代茶饮。 -
高危人群与就医信号
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需警惕电解质紊乱。若腹泻持续3天以上、便血、高热或意识模糊,应紧急就诊。灾后环境消毒不可忽视,及时清理垃圾防蚊蝇滋生。
雷暴雨后肠胃问题多与卫生管理疏漏相关,防大于治。储备应急药品、注重饮食洁净,症状加重时科学就医是核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