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温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需综合药物干预、营养补充和生活方式调整,核心在于抑制骨流失、促进骨形成并预防骨折。关键措施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作为一线治疗,钙与维生素D的足量补充,以及规律负重运动。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RANKL抑制剂(如地舒单抗)或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
-
药物治疗
- 双膦酸盐: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需长期使用并监测肾功能。
- RANKL抑制剂:适用于无法耐受双膦酸盐者,每半年皮下注射一次,需同步补充钙和维生素D。
- 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适用于严重骨质疏松,疗程18-24个月,需严格随访血钙水平。
-
营养支持
- 钙剂:每日元素钙摄入需达1000-1200mg,优先通过乳制品、豆类等食物补充,必要时联合钙片。
- 维生素D:每日日照30分钟或口服补充,维持血清25OHD水平≥30ng/mL以促进钙吸收。
-
生活方式干预
- 运动:每周至少3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增强骨密度和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风险。
- 避免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和高盐饮食,预防跌倒及意外损伤。
-
长期管理与监测
- 治疗需持续1年以上,定期评估骨密度和骨折风险,调整用药方案。双膦酸盐疗程通常3-5年,后续可考虑“药物假期”或换药。
总结:骨质疏松症需终身管理,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骨质量。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坚持营养、运动与药物协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