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脑中风的核心治疗方法是快速降低体温、恢复脑部供血并预防并发症。关键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冰敷、酒精擦浴)、药物辅助(退烧药、降压药)、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时需手术干预。以下分点详述:
- 物理降温优先:用冰袋敷大动脉处(腋窝、颈部)或25%-30%酒精溶液擦拭皮肤,避免心前区及腹部。体温需控制在36-37.2℃以减轻脑损伤。
- 药物协同治疗: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药可辅助降温;高血压患者需用硝苯地平、缬沙坦等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药物(如丹参注射液)促进神经恢复。
- 补液与电解质管理:每日补液不少于3000毫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吞咽障碍者需避免误吸。
- 感染防控与监测:中风后易并发肺炎等感染,需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并加强护理;体温超38.5℃时每4小时监测一次。
- 手术挽救重症:大面积脑梗或出血患者需手术清除血肿、降低颅压,但需严格评估风险。
提示: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注重防暑、控制基础病。康复期保持环境通风、定期复查,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