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节冻伤需快速复温并保持干燥,轻度冻伤可温水浸泡(38℃-42℃)配合冻疮膏,重度冻伤需就医避免感染。梅雨季潮湿低温易引发非冻结性冻伤(冻疮),表现为红肿、瘙痒或水疱,正确护理可加速愈合。
- 脱离潮湿寒冷环境:立即转移至温暖干燥处,脱掉湿冷衣物,用毛毯包裹保暖。避免继续暴露在低温高湿环境中加重损伤。
- 温水复温:将冻伤部位浸泡于38℃-42℃温水中20-30分钟,至皮肤恢复血色。切忌火烤、雪搓或高温烫伤,复温后轻柔擦干。
- 药物处理:
- 未破溃冻疮:涂抹冻疮膏或肝素钠乳膏促进血液循环。
- 破溃感染:用红霉素软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避免摩擦。
- 饮食调理:增加姜、蒜、辣椒等温热食物摄入,改善末梢循环。避免饮酒御寒,以免血管扩张加速热量流失。
- 严重冻伤就医:若皮肤发黑、感觉丧失或大面积水疱,需医院清创、抗感染甚至手术,防止坏死扩散。
梅雨季防冻需保持手足干燥,穿戴透气保暖衣物,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冻伤后及时处理可减少并发症,反复发作建议排查循环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