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确实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尤其是对过敏体质人群而言。关键原因包括雨水携带污染物刺激皮肤、雷暴导致花粉颗粒爆裂释放高致敏物质,以及潮湿环境助长霉菌和尘螨滋生。以下是具体分析:
-
雨水中的污染物直接刺激皮肤
暴雨冲刷地面时会混合化学物质、细菌、真菌等,皮肤接触后易引发接触性皮炎或湿疹。若皮肤已有破损,还可能继发感染。 -
雷暴加剧花粉过敏
雷暴天气中,上升气流使花粉颗粒在云层中“爆裂”,释放更小的亚颗粒。这些颗粒随雨水沉降后,致敏性更强,可能诱发皮肤红肿、瘙痒甚至全身过敏反应。 -
潮湿环境助长过敏原
雨后湿度升高,霉菌、尘螨快速繁殖,其代谢产物或尸体碎片可能通过接触或吸入引发过敏性皮炎。长期穿着潮湿衣物也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 -
冷热变化诱发免疫反应
雷暴雨常伴随气温骤降,冷空气刺激可能导致血管运动性皮炎,表现为皮肤红斑、风团,与过敏症状相似。
预防建议:雷暴雨天气尽量减少外出,涉水后及时用清水冲洗皮肤并保湿;过敏体质人群需备好抗组胺药物,出现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室内干燥通风,定期清洁寝具以减少尘螨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