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确实可能引发或加重失眠症状。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在24~25℃环境中最佳,而高温会干扰人体生物节律,导致入睡困难、夜间觉醒增加,甚至引发短期失眠。关键机制包括体温调节受阻、褪黑素分泌抑制及情绪烦躁,但这类失眠通常随环境改善可缓解,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慢性失眠症。
- 高温对睡眠的生理影响:人体核心体温需下降才能进入睡眠状态,但高温环境会阻碍这一过程,延长入睡时间并减少深睡眠时长。炎热引发的盗汗、皮肤瘙痒等不适会进一步打断睡眠连续性。
- 生物钟与褪黑素干扰:夏季光照时间延长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而高温加剧这一效应,导致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实验显示,30℃以上环境会显著缩短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时长。
- 情绪与行为因素:高温易引发烦躁、焦虑等情绪,间接加重失眠。约60%的夏季失眠患者同时伴有情绪波动问题,形成“高温-情绪差-失眠”的恶性循环。
改善建议:保持卧室温度在24℃左右,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或辛辣饮食;使用透气寝具,必要时通过空调降温(避免直吹)。若失眠持续两周以上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就医排查潜在疾病。
高温虽是失眠诱因,但通过科学调节环境与生活习惯,多数人可有效缓解症状。关注睡眠卫生,避免将短期问题发展为慢性失眠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