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确实可能增加患痢疾的风险,主要原因包括雨水污染水源或食物滋生细菌、淋雨受凉导致免疫力下降,以及潮湿环境加速病原体传播。但直接致病的关键仍是接触或摄入痢疾杆菌,阴雨天仅是诱发因素之一。
痢疾的病原体痢疾杆菌在湿热环境中繁殖更快,暴雨后水源易受污染,若饮用生水或食用被雨水浸泡的食物,可能感染细菌。涉水时脚部接触污水,若手部未清洁就进食,也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阴雨天温差大易引发肠胃功能紊乱,进一步降低抵抗力。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警惕,症状包括腹痛、脓血便及发热,严重时可能休克。
预防阴雨天痢疾需做到:
- 饮食安全:避免生冷食物,瓜果洗净去皮,隔夜菜彻底加热;
- 饮水卫生:煮沸自来水或选择瓶装水,不喝雨水或露天存放的水;
- 个人防护:涉水后及时用肥皂清洗手脚,淋雨后更换干衣物;
- 环境管理:清除积水防止蚊蝇滋生,厨具与餐具定期消毒。
若出现腹泻伴随高热或血便,应立即就医。日常加强锻炼、均衡饮食可提升免疫力,减少感染概率。阴雨天健康隐患多,但科学防护能有效阻断痢疾传播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