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发烧时需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观察伴随症状,核心处理原则包括:物理降温、合理用药、及时补液,必要时就医。若体温超过38.5°C或持续高热,应优先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同时配合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物理方法;若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紧急送医。
-
物理降温
用32-34°C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使用冰袋(需包裹毛巾防冻伤)冷敷额头。避免酒精擦浴或捂汗,以免加重脱水或体温骤升。环境温度建议控制在25°C左右,保持通风。 -
药物选择与注意事项
成人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胃肠道刺激小)或布洛芬(退热效果强),儿童需按体重计算剂量。避免超量服用,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孕妇、肝肾功能异常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 -
补液与休息
发烧时大量出汗易导致脱水,每小时补充200-300ml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饮食以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减少油腻摄入。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加重病情。 -
特殊人群处理
婴幼儿高热易引发惊厥,需密切监测体温;老年人可能无明显高热但病情隐匿,需关注精神状态;慢性病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发烧可能诱发并发症,建议尽早就医。 -
就医指征
体温持续3天超过39°C、服药后无效,或伴随皮疹、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排查肺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中暑导致的高热(体温超40°C)需立即冰敷并送急诊。
高温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信号,正确处理可加速康复。日常需备齐退烧药及体温计,但切勿依赖网络偏方。若居家护理后无改善,务必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