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天中风需警惕“热中风”风险,关键应对措施包括:识别早期症状(如头晕、肢体麻木)、避免贪凉与脱水、保持血压稳定,并掌握“FAST”急救法则。 湿热天气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痉挛,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尤其需加强预防。
-
快速识别中风信号:牢记“FAST”口诀——面部不对称(Face)、手臂无力(Arm)、言语含糊(Speech),立即拨打急救电话(Time)。梅雨季突发剧烈头痛或视物模糊也可能是中风前兆,不可延误就医。
-
防暑控温有技巧:空调温度不低于26℃,避免冷风直吹头部;室内外温差过大易诱发血管痉挛。闷湿天气可开窗通风,必要时用除湿机保持湿度在40%-60%。
-
科学补水是关键:老年人即使不渴也应少量多次饮水,每日至少2000毫升。晨起、睡前及半夜各喝一杯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西瓜、啤酒等“驻湿”食物加重体液失衡。
-
药物与慢病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若出现食欲减退或腹泻,应及时补液并就医,防止血容量不足诱发脑梗。
-
急救“三要三不要”:立即侧卧防窒息、记录发病时间、禁食禁药;不摇晃患者、不自行送医。梅雨季中风救治每延迟1分钟,脑细胞死亡约190万个,必须争分夺秒。
梅雨季防中风需综合调节饮食、作息与情绪,清淡饮食配合适度运动(如太极拳)。若出现可疑症状,“脸歪手垂话不清,快打120别犹豫”——及时干预能大幅降低致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