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可能间接导致食物中毒,主要因洪水污染、高温高湿加速变质、以及水源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关键风险包括:被污水浸泡的食物滋生细菌、霉变粮食产生毒素、误食死因不明的动物或野生蘑菇等。
-
洪水污染食物
雷暴雨引发的洪水可能携带病菌、化学污染物,浸泡过的食物即使包装完好也可能渗入有害物质。冰箱进水或停电后,冷藏食品需全部丢弃,避免细菌性中毒。 -
高温高湿加速变质
暴雨后闷热环境易使米面、肉类等霉变或腐败,产生黄曲霉素等强致癌物。熟食室温存放超过2小时即存在风险,剩菜需彻底加热且3天内食用完毕。 -
水源与野生食物风险
洪水污染饮用水源,生水可能含致病菌,必须煮沸后饮用。暴雨催生的野生蘑菇或死亡禽畜可能携带毒素,误食会导致肝肾损伤甚至死亡。 -
交叉污染与卫生隐患
餐具、厨具被污水污染后未消毒使用,或生熟食物混放,易引发沙门氏菌等感染。洪水后蚊蝇滋生,进一步传播病原体。
提示:雷暴雨后务必丢弃被泡食物,避免生冷饮食,注意餐具消毒,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及时就医。日常储备瓶装水、罐头等应急食品,减少暴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