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寒确实可能引发肠胃炎,尤其是腹部受凉后,胃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免疫力下降,病毒/细菌感染风险增加,同时寒冷刺激会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但具体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体质、饮食卫生等综合因素。
-
寒冷削弱胃肠防御机制
低温使胃肠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黏膜抵抗力下降,病原体更易入侵。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常在秋冬活跃,受凉后感染风险显著上升。免疫功能受抑制时,肠道菌群易失衡,加重炎症反应。 -
温度骤变扰乱消化功能
回寒时胃肠蠕动可能异常加速或减缓,前者导致痉挛性腹痛和腹泻,后者引发腹胀、消化不良。若同时摄入生冷或不洁食物,会进一步刺激黏膜,诱发急性炎症。 -
高危行为加速病情发展
出汗后吹冷风、夜间腹部未保暖、暴饮暴食或冷热饮食交替等行为,会叠加寒冷的影响。老年人、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因受凉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预防关键:保暖为主,饮食为辅
外出注意腹部防护,避免直接接触冷空气;饮食选择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炖菜;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菌群平衡。若腹泻持续超24小时或伴发热,需及时就医排查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