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气确实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尤其是对老年人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气温每降低1℃,脑卒中发病风险上升1.13%,主要由于血管收缩、血压波动及血液黏稠度增加。防寒保暖、控制基础疾病、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关键。
-
冷空气如何诱发脑卒中
- 血管收缩与血压升高:寒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血压骤升,增加脑血管破裂或血栓风险。
- 血液黏稠度增加:低温使血小板活性增强,纤维蛋白原含量上升,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 激素与神经调节失衡: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荷,可能引发心源性脑卒中。
-
高危人群需警惕
-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体温调节能力弱,更易受寒冷影响。
-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若控制不佳,风险叠加。
- 不良生活习惯者: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者血管功能更脆弱。
-
科学预防措施
- 加强保暖:重点保护头颈、四肢,室内温度建议保持在18-24℃。
-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每日饮水充足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 适度运动:避免晨间低温时段,选择快走、太极等温和有氧活动。
- 定期监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指标。
总结:冷空气是脑卒中的明确诱因,但通过主动防护可大幅降低风险。若出现突发头晕、肢体麻木、言语障碍等中风征兆,立即就医——“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误1分钟可能损失190万个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