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暴雨大风中站立不稳时,应优先抓握固定建筑物立柱、路灯基座或粗壮树干(避开枯树),同时采取“丁字步”降低重心,并用衣物护住头颈。 极端天气下,13级大风可产生相当于60公斤的推力,仅靠人体难以保持平衡,必须借助稳固物体与科学姿势组合防御。
-
抓牢三类“生命锚点”
- 市政设施:双手紧扣路灯金属基座、交通指示牌立柱,这些深埋地下的结构抗风能力最强。实测显示抱住混凝土立柱可抵御12级阵风。
- 自然物体:选择直径超过30厘米的活树主干,环抱时确认树根无裸露或腐朽。切勿依赖枯树或细枝,碗口粗的树木也可能被连根拔起。
- 建筑结构:紧贴承重墙、地下室入口金属栏杆,避开玻璃幕墙和广告牌连接处。老式推拉窗窗框若用铁丝加固,也可作为临时抓握点。
-
强化人体稳定三角
- 下肢姿势:双脚前后分开呈“丁字步”,前脚脚尖指向前进方向,后脚外展45度,重心下沉至髋关节以下。此姿势比并腿站立抗风能力提升40%。
- 上肢配合:单手抓固定物时,另一手臂弯曲护住面部,厚外套袖口可覆盖口鼻防沙尘吸入。背包反背胸前能增加5-8公斤配重,显著减少身体晃动。
-
紧急避险五不要
- 不要试图奔跑追拾被吹走的物品,10级风中移动速度超过3米/秒就会失控;
- 不要靠近临时工棚、脚手架,这些结构在强风中解体速度可达80米/秒;
- 不要在电力设施旁蹲守,断裂电线可能产生跨步电压;
- 不要采用“贴墙行走”策略,高空坠物抛物线轨迹会使墙根区域更危险;
- 不要多人聚集抓同一物体,分散锚点可避免集体失衡。
强对流天气避险的核心是“静态防御优于动态移动”。若已找到可靠抓握点,应保持姿势直至风力明显减弱,通常阵风间隔为15-20分钟。随身携带登山扣或应急绳,可快速将身体与固定物临时连接,为避险争取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