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付费方式中的1-9分别指医保统筹基金支付、个人账户支付、附加基金支付、其他支付、个人现金支付、分类自负、个人自负、个人自付和个人自费,下面为你详细解释。
- 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由医保基金直接报销的钱,用于对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进行统一支付,在符合医保规定的情况下,按照一定比例和范围对费用进行报销。
- 个人账户支付:使用医保卡的个人账户余额支付的钱,个人账户通常由参保人个人缴纳的医保费用积累形成,或者由统筹基金划入一部分,可用于支付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
- 附加基金支付:由地方附加基金支付的钱,这是部分地区为了增强医保保障能力,额外设立的一种基金,用于补充医保支付的范围或提高支付比例。
- 其他支付:除医保统筹支付和个人账户支付以外的支付方式,比如商业保险支付等,可能在某些与商业保险合作的医疗场景下出现。
- 个人现金支付:个人实际支付的现金,即看病就医时自己直接掏钱支付的费用,包括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以及超出医保报销额度等情况下的费用。
- 分类自负:在医保范围内,先由个人按比例承担的费用,像医保内的乙类药品,个人需先承担一定比例(如10%)的费用,剩余部分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则报销。
- 个人自负:在医保范围内,扣除分类自负部分后,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按一定比例由个人承担的部分,同时门诊和住院可能有起付线,超过起付线的这部分费用中按比例个人承担的就是个人自负。
- 个人自付:是分类自负与个人自负金额之和。
- 个人自费:医保范围外,全额自费不可报销的费用,例如医保不能报销的靶向药、进口药、特效药等。
了解医保付费方式中1 - 9的含义,有助于参保人员清楚了解自己在医保报销过程中的费用构成,更好管理自己的医疗支出。在就医过程中,要留意各项费用的明细,充分利用医保政策减轻自身负担,必要时可搭配商业保险增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