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录历年调整情况概述
自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医保目录调整逐步建立了谈判准入、直接准入与竞价准入的分通道准入机制,实现了常态化、动态化调整。
调入药品情况
1. 直接调入
- 2019-2022年:直接调入药品数量逐年减少,2020年起均为非独家药品。2021年直接调入7个产品,其中4个基药、3个集采;2022年直接调入3个产品,均为集采药品。
- 2023年:基本延续2022年医保目录调整思路,鼓励创新,对于新通用名药品及适应症或功能主治发生重大变化的药品纳入调整范围。独家品种谈判,同品种多厂家竞价,直接调入预计大概率不会有。
2. 谈判/竞价调入
- 2018年:对12家企业的18个抗癌药品进行医保谈判准入,其中17个药品通过谈判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 2019年:对119个目录外药品谈判,其中70个通过谈判成功纳入医保目录。
- 2020年:共有119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包括17种抗癌药和部分新冠肺炎治疗药物。
- 2021年:74种药品新增进入目录,涉及21个临床组别,包括治疗SMA的重要药品诺西那生钠注射液。
- 2022年:共有111个药品新增进入目录,包括慢性病用药56种,肿瘤用药23种,抗感染用药17种,罕见病用药7种等。
- 2023年: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5个目录外罕见病用药谈判或竞价成功。
- 2024年:共有91种品种新增纳入,其中89种通过谈判/竞价纳入,还有2种国家集采中选产品直接被纳入。
调出药品情况
1. 2019年:共调出药品206个,西药140个,中药66个。其中67个产品为批文注销调出,占比32.5%。调出的品种除批文注销外,其余均是在专家反复论证后认为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
2. 2020年:共有29种药品被调出目录,主要为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者被药监部门撤销文号成为“僵尸药”等品种。
3. 2021年:共有11种药品被调出目录,均为临床价值不高且可替代,或近几年在国家招采平台采购量较小的药品。
4. 2022年:共有3种药品被调出目录,均为被药监部门注销文号的品种。
5. 2023年:具体调出数量未提及,但强调了调出品种的特征及逐年数量和特征的变化,调出品种会越来越少。
6. 2024年:医保目录调出43种临床已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
总结
医保目录调整的总体趋势是鼓励创新,将更多新药好药纳入医保目录,同时调出临床价值不高、可替代性强的药品,以提升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未来,医保目录调整将继续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确保医保药品目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