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胃寒胃痉挛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为核心,经典方剂如良附丸、芍药甘草汤、柴胡疏肝散针对性强,搭配穴位按摩与食疗更有效,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进行调理。
寒邪客胃型患者多因外感寒气或过食生冷导致胃痛暴作,伴泛吐清水、喜温畏寒,可用良附丸合香苏饮治疗,以高良姜、香附温中散寒,配合紫苏梗行气宽中; 穴位按摩可选梁丘穴,该穴属足阳明胃经郄穴,对急性胃痉挛有快速止痛作用,点揉时拇指立起用力按压1分钟,双侧交替至缓解。
肝气犯胃型常见胃脘胀痛窜两胁、嗳气频作等症状,治以四逆散合金铃子散疏肝理气,柴胡、枳实调畅气机,延胡索行气活血; 配合期门、章门穴擦热法增强效果,用掌根沿肋弓自章门擦至中脘,促进肝脾调和。
脾胃虚寒型表现为胃冷痛、喜温按、手足不温,首选附子理中丸或小建中汤,附子温肾阳助火,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可自制生姜大枣粥,生姜15克、大枣10枚煮粥,温中散寒;日常注意胃部保暖,避免熬夜损伤阳气。
痰饮停胃型患者胃脘痞闷伴呕吐痰涎,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可温化痰湿,茯苓、桂枝健脾利水; 饮食宜清淡,禁肥甘厚腻加重痰湿。
急性发作期可针刺足三里、中脘穴,辅以热敷食盐包增强疗效;长期胃寒者可坚持艾灸关元、气海穴提升阳气。中药调理需辨证施治,孕妇、胃出血等特殊人群用药需遵医嘱。若疼痛剧烈或频繁发作,务必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