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症治疗指南的关键在于迅速评估、平稳降压及器官保护,初始1小时内平均动脉压降低不超过25%,随后逐步降至安全水平,并根据器官损害调整方案。
高血压急症指血压急剧升高至≥180/120mmHg并伴随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伤,如高血压脑病、主动脉夹层或急性心肌梗死等。治疗需立即启动,但避免过快降压引发供血不足。初始阶段(1小时内)需将血压降低约25%,若患者不耐受可降低至160/100mmHg左右,随后在24-48小时内逐步稳定至正常水平。例如,主动脉夹层患者需更激进,1小时内降至110-120mmHg并控制心率<60次/分。
降压药物选择遵循个体化原则,优先使用静脉给药,如硝普钠、尼卡地平等,以确保快速起效。方案制定时需结合靶器官损害类型调整目标,如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需适度更严格的降压。急性期后逐步过渡至口服药物,优先推荐RAS抑制剂、CCB和噻嗪类利尿剂的联合方案,确保长期血压管控。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合并糖尿病者,需适当放宽收缩压目标值(<150mmHg)。
高血压急症的预防重在规律服药与健康生活方式。患者应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血压。若出现头痛、胸痛或视力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诊,警惕危象发生。家庭急救中,切勿盲目快速降压,应等待专业评估。通过规范化诊疗与日常管理,可有效降低急症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