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高血压病人的最新政策聚焦医保报销、健康管理及基层服务提升,包括扩大门诊用药保障范围、提高报销比例、推行长处方制度、加强基层慢病管理及推动数字化服务等措施。
2025年起,多地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指导下优化高血压保障政策。医保报销方面,全国范围内取消门诊慢特病报销起付线,报销比例普遍提升至50%-80%,部分重症患者报销比例达85%-95%。例如东营市高血压患者每年最高支付限额300元,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可达600元;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至95%。药品覆盖方面,8类降压药报销比例提高30%,并优先纳入甲类药品和集采中选药品,目录动态调整使患者用药选择更广。针对慢性病患者,长处方制度进一步优化,多数地区实行3个月长处方,部分省份单次处方量达90天,减少复诊频次。基层医疗机构强化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定期随访、免费血压监测及“高血压专窗”提供精准干预。数字化方面,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在线购药服务,全国参保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可实现实时报销。国家还通过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改革及药品集中采购降低治疗成本,同时针对贫困群体设置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减轻其经济负担。总体而言,政策通过多维度协同发力,实现高血压从“被动治疗”向“主动管理”转变,显著提升患者治疗可及性与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