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手术确实需要切除整个胆囊,而非仅取出结石。这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及胆囊癌等胆囊疾病的常规方式,但具体手术方法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开腹或腹腔镜微创术式,创伤大小和恢复时间各异。
-
手术必要性:胆囊切除是根除疾病的根本手段
胆囊结石可能反复引发胆囊炎、胆绞痛,长期刺激还会增加胆囊癌风险。若结石数量多、体积大或胆囊功能严重受损,医生会建议切除整个胆囊,以避免复发和并发症,而非保留病变胆囊。保胆取石术仅适用于极少数胆囊功能正常且结石易取净的情况,但因高复发率并不推荐。 -
手术方式:腹腔镜与开腹术的选择依据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首选,通过脐部及上腹部3-4个0.5-1cm的小切口插入器械操作,手术全程在腹腔镜直视下完成。其优势为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5-7天可出院。但若胆囊严重粘连、解剖结构不清或合并急性炎症,可能转为开腹手术,切口延长至右上腹10-15cm,术后需住院5-7天。 -
切除范围:整个胆囊的完整性处理
手术核心步骤是完整摘除胆囊及其附着组织。术中首先解剖胆囊三角,分离并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再从肝脏剥离胆囊,确保不残留囊壁组织。即使处理钙化或萎缩胆囊,也需完整切除,防止残余组织引发癌变。少数情况下,若炎症粘连严重,可能分期手术先引流后切除。 -
术后影响:消化功能需要适应期
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由肝脏代偿,但胆汁排放模式改变可能导致短期消化不良、脂肪泻。多数患者术后数月内可耐受低脂饮食并恢复正常消化,少数人需长期服药或饮食调整。术后需定期复查肝胆功能,警惕胆汁反流性胃炎或胆总管结石等远期风险。 -
手术时机与个体化决策
复杂病例(如胆囊癌、Mirizzi综合征)需多学科评估。无症状胆囊结石可密切观察,而有症状者微创手术风险可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5%。对于高龄或合并糖尿病者,腹腔镜术后感染风险较高,术前需控制基础疾病。
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但需由专科医生权衡利弊。术后注重低脂饮食、规律作息并监测消化功能变化,多数患者可在1-2个月内完全康复生活质量。若有保胆意愿,需在手术前充分沟通,明确结石复发可能性后再决定是否接受非根治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