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阳虚寒凝导致的阴疽类疾病及部分慢性炎症或疼痛病症,其核心功效为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尤其对贴骨疽、鹤膝风等寒性病证效果显著。
阳和汤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病症,表现为局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舌淡苔白、脉沉细等寒象。现代临床中将其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等疾病。对于寒凝湿滞引发的慢性淋巴结炎、坐骨神经炎,以及妇科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阳气不足的证候也有疗效。
方中熟地与鹿角胶温阳补血,与麻黄、肉桂、姜炭合用,形成内外兼顾的温通效果;白芥子则能化痰通络,缓解寒痰凝结。临床实践中可根据症状加入黄芪补气或附子增强散寒作用,但需注意避免用于阳证红肿热痛或阴虚内热者。
使用阳和汤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以精准匹配个体病机,避免因药性不符而引发不良后果。对属寒性痛症且无热象者,阳和汤通常可提供显著改善,但体质差异及合并症状需个性化调整。